上海大众汽车朗逸的营销策略分析研究_大众朗逸销售策略分析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上海大众汽车朗逸的营销策略分析研究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1.2019款朗逸启航1.5L自动风尚版性价比分析

2.师出同门谁更胜一筹?上汽大众朗逸对比一汽-大众宝来

3.常青的秘诀 试驾上汽大众2023款全新朗逸

上海大众汽车朗逸的营销策略分析研究_大众朗逸销售策略分析

2019款朗逸启航1.5L自动风尚版性价比分析

       日前,上汽大众朗逸推出了新车型,其中2019款启航1.5L自动风尚版的官方指导价为11.19万元,作为紧凑型轿车,该款车行李舱容积达478L,基本能满足日常家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这款车的性价比如何。

       外观上,启航车型是基于上一代朗逸车型的外观打造而来,在细节上有一些改动,前脸进气格栅增加了镀铬饰条,横向的中网拉伸了车头的视觉效果,车身侧面线条流畅,尾部也是浓浓的大众气息。整车长宽高为4613*1765*1460mm,轴距为2610mm。

       内饰上,启航1.5L自动风尚版座椅为织物材质,内饰颜色有全黑和黑棕两种配色可选,标配了胎压报警、儿童座椅接口、后驻车雷达、上坡辅助等功能,并支持后排座椅整排放倒。

       动力上,新车搭载的是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传动系统方面匹配的是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最大功率为82千瓦,最大马力112匹,峰值扭矩为145牛米,并符合国六排放标准。

       综合来看,此次新款朗逸启航1.5L自动风尚版的价格依旧走亲民路线,车内空间表现也符合同级别车型的标准,性价比非常不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师出同门谁更胜一筹?上汽大众朗逸对比一汽-大众宝来

       作为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多年来一直深入中国市场。熟悉的朋友知道,国内大众品牌分为两大阵营: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俗称“南北大众”。在车型方面,它们都具有德国血统,但上汽集团的许多车型都是特供版车型,而一汽大众主要生产全球车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朗逸(现款为朗逸PLUS)和速腾(现款为速腾L),这两款车都是热销车型。朗逸一直以速腾为基准,但一直都是速腾车主有明显的优越感,为什么是这样?

       首先,在车辆定位方面,虽然朗逸和速腾属于紧凑型汽车阵营,但在公大众内部,朗逸和宝来车型已定位在中端紧凑型轿车中,而速腾和高尔夫则定位在高端紧凑型轿车系列

       其次,就血统而言,朗逸是大众汽车在中国推出的特别版车型。在海外市场找不到,作为全球模式,速腾具有纯正的德国品质,尽管在所有国家/地区叫法不同。

       尽管现款的朗逸PLUS已更换了最新的MQB平台,感觉可以叫嚣速腾,但毕竟两者的水平仍然是差着级别,这可以反映在底盘悬架上。朗逸PLUS仍使用旧的前麦弗逊、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挂,而速腾L已被多连杆独立悬挂取代,优势已经很明显。

       在动力方面,新速腾已经完全配备了1.2T和1.4T增压发动机,它具有“ TSI + DSG”的金牌组合。就技术而言,它采用了大众汽车先进的可变气缸技术,小惯性涡轮和全铝机身,而朗逸PLUS的低价型号仍使用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尽管朗逸一直在与速腾抗争,但核心设备的差距仍然是重点。

       作为家用车,空间上展示了速腾的优越性。新的速腾L在车身尺寸和轴距方面得到了延长,数据接近B级。从价格和每种配置的价格来看,朗逸PLUS比速腾L便宜近20,000,这也是上汽大众一直将朗逸对标速腾的重要原因。坦率地说,这也是一种营销策略,既要突出产品的性价比,又要提高价格。但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速腾比朗逸更优越。

常青的秘诀 试驾上汽大众2023款全新朗逸

       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中,上汽大众朗逸和一汽-大众宝来两兄弟一直是销量榜中的常青树,朗逸2019全年销量48.8万辆,摘得年度紧凑型轿车桂冠,宝来2019全年销量31.9万辆,而17万的销量差必然是来自于产品本身。由大体来看朗逸和宝来是定位相同的两个产品,但如果具体分析,两款车型在外观、内饰、配置、动力操控均存在细节差异,而朗逸的高销量也恰恰是胜在这些细节,下面我们就看看两款车型究竟存在着哪些不同!

       外观

       经典、耐看两个词语都可以用在朗逸和宝来上,不过既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设计风格和取向上肯定有着一定偏差。

       车身尺寸方面,朗逸和宝来的数据非常接近,长宽高略有偏差,轴距保持一致。2688mm的超长轴距可以说是越级的存在,车内空间这一方面自然不用多说,可以轻松应对日常的使用需求。

       轮胎方面,朗逸采用了韩泰KINERGY?EX,主打舒适,规格为205/55?R16;宝来采用了来自锦湖的SOLUS?HS61,主打的是性价比,规格为205/55?R16。

       小结:朗逸和宝来在外部配置方面都十分具有诚意,全系LED灯组在这个价位属实难得。在风格上,朗逸外观相比宝来要更注重豪华感的打造,尤其体现在前脸部分;宝来的设计则偏向运动,但也没有过多的去呈现,运动感的打造差了一些味道。综合来看,朗逸和宝来的消费群体以年轻有为的成功人士居多,朗逸的豪华、稳重设计风格会更受消费者的喜爱。

       内饰&配置

       朗逸中控屏为8英寸,在中控屏左侧配有物理键,可对多媒体系统进行一系列操控,这也是大众经典的设计,操作准确度较高。

       宝来的中控屏尺寸同样为8英寸,中控屏左侧按键采用了触摸式。

       再来看安全配置,朗逸和宝来均配备了前后驻车雷达、刹车辅助和MKB多次碰撞预防系统,在预防和发生后两个节点分别做出应对,尽可能的保证驾驶者和乘客安全。

       说一说两款车型的区别,朗逸配备了带启停功能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在30~150km/h时速范围内可以根据前车速度自行判断跟车距离和速度,也可以在等红绿灯时短暂停车,然后启动跟车,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高速道路都能使驾驶者减轻驾驶负担,更好的观察路况。

       宝来则配备了传统的定速巡航功能,适用于高速道路,在科技化上相比朗逸要稍稍逊色。

       下面列表来直观对比两款车型的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朗逸的倒车影像配备了外后视镜自动下翻功能,可以减少视野盲区,帮助驾驶者更好的判断车身周围情况,这一配置在同级别以至高一级别的车型中都十分少见。

       小结:朗逸和宝来两款车型的内饰从日常使用角度来看,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朗逸偏于保留传统物理按键以此来更好的做到操作准确性;宝来则偏于科技感的打造,触控式的中控按键和空调按键足以说明,两者内饰的设计风格各有不同。作为对标的同级别车型,朗逸和宝来在安全配置上大体相同,但朗逸具有更加成熟的主动安全系统,这一点相比宝来来说是一个强力的优势点。朗逸还配备了自适应巡航和外后视镜自动下翻功能,相比宝来在驾驶便利性和辅助配置细节上做得要更好。

       动力

       朗逸拥有1.5L和1.4T两种动力可选,动力选择多样化,对于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能做到全面照顾。大众1.4T+7DCT的黄金动力组合也是一个品牌亮点,1.4T发动机可以输出150马力,动力随叫随到;成熟的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逻辑清晰,挡位之间的切换也非常平顺。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良好匹配可以带来优良的燃油经济性,油耗也仅为5.4L/100km。

       底盘方面,朗逸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底盘给人的感觉很紧致,快速变道、掉头时的支撑性很好。方向盘的手感偏轻,指向准确,对于力气较小的女性司机做到了照顾。朗逸在滤震上的表现也中规中矩,对减速带等一些小幅颠簸的过滤做的还不错。总的来说朗逸保留了德系车操控的特点,又根据国内道路做出了舒适化改进。

       宝来拥有1.5L和1.4T两种动力可选,变速箱的匹配和动力参数与朗逸都相同。1.4T车型的油耗比朗逸表现稍差,为5.6L/100km。

       底盘方面,宝来同样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稳定的底盘和精准的转向也是宝来的优点所在。另外,宝来的刹车脚感很线性,容易掌握刹车踏板的深浅。

       小结:从两款车型的动力来看,朗逸和宝来均有1.5L和1.4T两款动力可选,对于不同喜好的消费者做到了覆盖,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强劲的动力、出色的底盘稳定性和精准的转向也是两者共同的优点,“德味”很足用来概括两款车型的动力表现再合适不过。在舒适度表现上,朗逸相比宝来要更加舒适,对于运动与舒适两者的把控要做的更好,油耗相比宝来也要更加出色。

       总结

       综合全文来看,朗逸在设计风格的取向上更加适合该阶层的消费者。硬性“条件”方面,朗逸在安全配置上占据着一定优势,先进的主动安全系统直击消费者购车时的需求,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宝来在科技化上的过人之处;朗逸和宝来的动力系统及参数保持一致,但具体到操控和舒适度上,朗逸要更适合消费者,对于中国国情的考量更加到位。朗逸在油耗方面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燃油经济性。A级车的标杆水准亦是朗逸、宝来这般,不过两款车型的差别所在,相信大家心中已有了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市百晓生如果要论近十年汽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那么诞生于2008年的上汽大众朗逸绝对是不能不提的一款车型,虽然国内消费市场不断变化,但朗逸始终能够保持高销量,这其中的缘由,我们不妨从2023款的全新朗逸的试驾中一探究竟。

       01

       满足个性化的双外观

       在国际化设计团队的加持下,几乎每一代朗逸都堪称经典,这也是它能够保持销量常青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款全新朗逸除了提供德系经典的横辐条前脸外,还将帕萨特上的星空前脸移植到了朗逸之上,年轻化十足的朗逸星空版无疑将成为LAVIDA家族中的爆款。

       2023款朗逸星空版宽大的前格栅中使用黑色为底,其中点缀着星芒一般的银色装饰,整体呈现出年轻与个性化的姿态,特别是在LED大灯点亮之后,这种相得益彰的感觉会更加明显,同时星空版的下包围通过黑色装饰版和獠牙式的日间行车灯,体现着它的与众不同。

       2023款朗逸的车身线条十余年来都是平直的设计,同时车门处通过型面形成了两条前低后高的线条,为整个车身提供了一缕动感。

       尺寸方面2023款朗逸的长宽高分别是4678毫米x 1806毫米x 1474毫米,轴距2688毫米,这个尺寸和轴距在紧凑级家轿中属于主流水平,也让它与凌渡形成了需求矩阵。

       2023款朗逸的车尾在一如既往的简单内敛之外,星空版在后备箱上沿加上了一条黑色运动辐条,与之相配的在下包围上也使用了动感的蜂窝加黑色装饰的组合。

       细节配置上,2023款朗逸全系标配了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LED大灯,同时除最低配外都提供了转向辅助灯,前排无钥匙进入以及一键启动。

       轮胎方面,2023款朗逸最低配匹配了195/65 R15规格的轮胎,主力车型匹配了205/55 R16规格的轮胎,顶配则升级到了225/45 R17规格的轮胎,如果问我如何选的话,其实紧凑级家轿R16的轮胎足以。

       02

       配置上拿捏的恰到好处

       2023款朗逸对内饰也进行了调整,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采用了尺寸更大的悬浮式中控大屏,同时基于此对整个中控台布局做了一定的优化,能够给一种新鲜感。

       除了最低配外,2023款朗逸全系标配了真皮包裹的多功能方向盘,同时方向盘提供前后上下四向调节,因此无论是位置还是手感,都能让驾驶员找到一个最舒服的感觉。

       10.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是1.5L和280TSI顶配独有,其他车型则是8英寸液晶仪表,这块仪表盘提供自定义信息和全地图模式,目前依然是同级最优的存在。

       全新的12英寸中控大屏同样是1.5L和280TSI顶配独有,其他车型则是8英寸,不过车联网是全系标配,同时标配的还有手机Carplay,但车联网功能,比如实时路况导航、语音识别控制等功能,只有12英寸大屏车型上才标配。

       同样2023款朗逸的280TSI顶配提供了双温区的自动空调,其他车型为手动,不过后排出风口和PM2.5过滤是全系标配,这一点还是让人放心的。

       在座椅材质上,2023款朗逸同样提供了三档不同的面料,顶配车提供了腰部支撑在内的主驾驶八向电动调节和座椅加热,其他车型则为六向;副驾驶则是全系提供四向调节。

       2023款朗逸的后排座椅提供了完整的三头枕,除最低配外提供了中央扶手、充电接口以及标准尺寸的天窗。可以说朗逸通过不同车型,将配置拿捏的很到位,因为总有一款适合你。

       03

       稳定高效的动力总成

       动力方面,2023款朗逸提供1.5L和1.2TSI和1.4TSI三个动力总成,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了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涡轮增压车型则是7速双离合变速器。无论是那套动力总成,它们的WLTC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都低于6升,这也是它常青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任谁不喜欢一款油耗堪比混动的车呢。

       我们今天试驾的是1.4TSI+7DSG的动力总成,在低惯量涡轮出色的低扭响应之下,朗逸从起步阶段起就能给给予驾驶员出色的动力体验,特别是在运动模式之下,这种动力随踩随有的感觉会尤为明显,配合德系阻尼细腻的方向盘,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能很容易上手。

       朗逸的悬架依然是十年不变的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组合,悬架整体调校偏向舒适,对于路面的过滤比较彻底,细碎振动很难传入车内,因此可以给后排乘客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这也让它十分适合家用。

       FIN

       总结

       在体验2023款朗逸之后,它也让我找到了常青的原因,那就是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控。基于消费者对颜值的需求,朗逸率先在紧凑级家轿中推出双外观的设计,再加上配置精准的拿捏和成熟可靠的动力总成,都让朗逸成就了好口碑,进而成就了它的销量传奇。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百晓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关于“上海大众汽车朗逸的营销策略分析研究”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上海大众汽车朗逸的营销策略分析研究”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